新興策展人的第一步
講師以個人的親身案例為引,分享如何從零找到/累積策展方向、所需的材料/概念/經驗、如何找到合作對象、如何跟藝術家與場地互動、展覽內容發展等。
這個過程中如何建構出個人的策展方法?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策展人所必須去挖掘的地方是哪裡? 透過策展的展覽實踐經驗分享:想當一個策展人必須具備哪些技術與能力。
策展不單單只是一個知識系統的建立、也不單單是很學術的狀態,策展有很多的挑戰性、可以玩的部分在裡面,這也是大家在說的「做藝術」、當代藝術,迷人的原因所在。
不管是在建立一個世界觀、或是建立起一個社群、透過展覽表達自己感興趣的事情、觀眾溝通…今天這些整體的方法,它該如何地被形成 ? 如何在這方面獲取更多思考資源與突破現狀?「策展」是一個很有趣且充滿可能性的方式。這是最後的兩節「培力意識」與「策展意識」想跟各位分享的地方。
講師:林裕軒
關注於當代社會的生產結構,並深入研究藝術家的養成與世代命題,試圖以策劃的方式,來對自己的見證與經歷留下痕跡。以多角度的身份與實踐模式,思考在系統中的我們,如何在共生與獨立關係中對社會結構進行擾動,並進一步思考「我如何成為我們」這一當代社會的命題。
曾策劃「年輕藝術家的實質需求」討論會,並撰寫其相關文章發表於典藏ARTOUCH。策劃過的重要展演活動包括「繞道而行」(2021,台北國際藝術村)、「游擊隊」(2018,非常廟藝術空間)、「空氣煞車」(2017,駁二特區當代館)、「不可言說的生命印記-媒介考古學」(2017,有章藝術博物館)、「台北夢」(2018,台北市立美術館)、「不會飛的豬」(2018,關渡美術館)等,也在「Mille-feuille de camélia」(2016,首爾ARKO ART CENTER)、「合力組裝米克斯」(2020,台北當代藝術館)等展覽擔任策展助理。
課程大綱
- 個人策展材料的找尋
- 個人策展方法的建構
- 為何我們需要有培力意識?策展作為串聯的方法
- 為何我們需要有策展意識?非單以策展實踐為目的
指導單位:文化部
主辦單位:台灣視覺藝術協會